欢迎访问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新闻

  • 2025/08
    31
    8月23日至29日,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包木太教授、海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梁生康教授带领实验技术骨干,赴徐州参加由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国资处联合组织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实验技术队伍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并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本次研修班以“聚焦实验技术能力提升,赋能高校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题,采用“专题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模式,邀请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在专题授课环节,清华大学艾德生教授详解《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系统梳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与风险防控要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瑞教授围绕“落实国务院70号文,推进仪器开放共享”主题,分享大型科研仪器高效利用与协同共享的实践经验;浙江大学冯建跃教授、东南大学熊宏齐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吴祝武处长、华中科技大学李震彪教授等还分别就“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面向2035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高校实验室治理现代化建设”“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等关键议题开展深度讲解,为参训教师带来前沿理念与实操方案。研修期间,包木太副院长、梁生康副主任带领学院教师积极参与课堂互
  • 2025/08
    29
    为帮助2025级研究生新同学更快适应海大校园生活、明确科研方向、树立学术规范,2025年8月27日至28日,化学化工学院扎实开展一系列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活动。260余名研究生新同学在干货满满的课堂内容与师生互动中,开启了人生新的研学篇章。8月28日下午,学院在教学4区4501召开学院研究生迎新大会,学院党委书记李召斌、院长李先国,副院长包木太、夏树伟、庄光超,海洋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于良民,副主任梁生康、姚庆祯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新主持。党委副书记李新主持见面会李先国院长对2025级研究生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学院发展历史脉络,并提出了三点殷切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二是希望同学们勇于探索创新,培养扎实的学术本领;三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平衡成长节奏,书写全面发展的青春答卷。院长李先国致辞庄光超副院长从学院概况、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五个方面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学院情况,通过生动的故事向同学们展示了基础科研的魅力,并以反面举例的形式警示同学们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副院长庄光超介绍学院概况并开展学术道
  • 2025/08
    27
  • 2025/08
    27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国际课程周正式启动。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特邀英国布鲁内尔大学Yang Yang(杨杨)老师,为202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同学们线下讲授《大数据分析》课程,为传统工科专业注入前沿数据科学内涵,提升同学们的大数据素养。杨杨老师是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师,本科、硕士就读于天津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英国政府海外留学生奖学金ORS获得者),曾在帝国理工大学(IC)和伦敦大学学院(UC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从事计算机与化工交叉学科相关研究。课堂上,杨杨老师以面对面授课的方式,生动地将理论讲解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向同学们分享了其在过程系统工程与工业大数据分析领域的丰富经验,系统介绍了大数据分析的发展、先进算法以及在工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学们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实际案例操作,亲身感受数据驱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院副院长夏树伟表示,“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其跨学科能力,使其更好应对智能制造时代的新挑战。”同学们对课程反响热烈。一名参加课程的同学表示:“线下授课让我们能够与老师直接互动
  • 2025/08
    19
    8月8日至11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化学化工学院刘苗苗、何卓颖、王倚澜三位同学组成的中国海洋大学“浩海求索队”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总决赛现场合影本届大赛共分为化工原理理论、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和分析、化工原理实验三个环节,共有参赛队伍2400余支。经过校赛和区赛选拔,最终来自全国6个赛区的84支代表队参加了总决赛。在7月14日至17日举办的华北赛区竞赛中,该团队经过激烈角逐,以“团体一等奖”和“团队实验操作单项奖”一等奖(华北赛区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总决赛参与资格。华北赛区现场合影(一)华北赛区现场合影(二)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的A类学科竞赛。此次获奖是学院在化工学科人才培养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彰显了学院在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融合方面的扎实成效。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适应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素质化工人才而不懈努力。通讯员:张伟涛校 稿:徐 亮审 读:李 新
  • 2025/08
    17
  • 2025/07
    25
    7月21日,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5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青岛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戴民汉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工业大学仲兆祥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杨桂朋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侯立军教授、东北大学徐大可教授应邀参会。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出席会议,并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张峻峰校长致辞张峻峰代表学校向各位委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实验室建设给予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他指出,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学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学校重要的科研平台。近年来,在各位委员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实验室科研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希望各位委员一如既往地对学校和实验室事业发展给予指导和支持,相信实验室一定能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峻峰校长为戴民汉教授(左)颁发聘书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助理、
  • 2025/07
    24
    2025年7月21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主办的“实学讲堂”首期活动在青岛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戴民汉教授作题为《海岸带复杂系统演化与临界过程》的学术报告。副校长王厚杰参加报告会并致辞,校内外百余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这场学术盛宴。戴民汉院士做报告报告合影王厚杰对实学讲堂首期开讲表示热烈祝贺,对戴院士作为第一讲的主讲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回顾了中国海洋大学与厦门大学深厚的历史渊源,强调了两校在海洋科学领域深度合作的前景。希望青年学子们把握珍贵机会,认真聆听、虚心请教、深入思考,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为海洋健康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戴民汉院士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海岸带系统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胁迫下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海岸带复杂系统是否已处于临界状态及其预测与调控这一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深入解析了海岸带临界现象存在的四大核心难点。戴院士系统展望了海岸带系统科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倡导以智能化数据融合观测、耦合临界动力学的海岸带地球系统模式以及海岸带数字孪生技术体系为目标,实现对海岸带系统从“被动
  • 2025/07
    23
    7月18日至21日,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主办,山东理工大学承办的“中科特肯杯”第十六届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大赛暨山东省高等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在淄博成功举办。来自全省30所高校的127名化学菁英齐聚一堂,以实验为笔,共绘青春华章。中国海洋大学代表队表现优异,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奖学生合影本届大赛紧扣“化学实验创新与教学改革”双主线。开幕式上,山东理工大学校领导及大赛组委会代表分别致辞,深刻阐述了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拔尖创新型科技人才中的基础性作用,凸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鲜明宗旨。大赛分为笔试与实验操作两大环节:笔试全面考察实验原理、基础理论、操作规范及安全知识;实验操作则聚焦实验设计、仪器使用、数据采集分析及报告撰写等核心实践能力。中国海洋大学代表队在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夏树伟教授、包木太教授及实验中心李培峰、陈岩老师的带领下,本科生王玉、韦燕燕(一等奖),余小倩(二等奖)、卢雪丽(三等奖)凭借扎实功底与稳定发挥,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佳绩,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上的深厚实力。在同步举行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
  • 2025/07
    23
    近日,第三届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北京化工大学圆满落幕。我院教师林子昕副教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的教学理念,一举摘得大赛最高奖项——特等奖,展现了我院教师卓越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本项赛事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聚焦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全面考察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组织能力及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能力,共吸引了来自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全国59所高校的99位教师参赛。经专家组严格评审筛选,最终确定来自全国24所高校的32位优秀教师晋级决赛。决赛现场,林子昕副教授展示出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满腔热忱,并基于BOPPPS模型六阶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嵌入PBL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受到专家评委与学生评委的高度认可。长期以来,学院对本科教学中心地位高度重视,持续优化教师培养体系,并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支持。学院通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沙龙”“名师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营造潜心教学、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同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