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2021/04
    15
    主要研究方向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陆架边缘海生态演变的过程研究,以及中尺度过程对陆架边缘海生态演变的作用和机制探索。借助氮氧同位素地质记录和生物标志物地质记录,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信号通过不同尺度过程(中、小尺度)从大洋向陆架边缘海的传递和作用;分析传递过程的变化机理和控制因素;分析不同时空尺度的物理、生化过程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不同尺度过程的之间的关联。教育经历:1)2011/4-2015/1,汉堡大学,地质科学,博士,导师:KayChristianEmeis论文题目:NitrogencyclinginthenorthernBenguelaUpwellingSystembasedontheδ15Nofchlorophyllpigment2)2002/9-2005/7,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硕士,导师:王修林论文题目: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脂肪酸类生物标记物的初步分析及其在营养盐界面交换过程中的应用-基于单体δ13C脂肪酸分析3)1998/9-2002/7,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学士,导师:王修林论文题目:微生物产表面活性剂及絮凝剂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及其在提高原油采收率(MEOR)中
  • 2021/04
    14
    刘茜职称: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英才工程”第三层次,硕士生导师办公室:海洋科技大楼C212Email: liuqian@ouc.edu.cn教育经历:2007.9-2012.10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博士2009.2-2010.9; 2012.2-3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海洋化学地质化学系,联合培养博生2004.9-2007.6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2000.9-2004.6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士工作经历:2018.01-至今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2016.09-2018.01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14.08-2016.09 富山大学/西北太平洋区域环境合作中心,日本,博士后2012.11-2014.08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利用多参数化学示踪剂(例如,放射性镭、氡同位素、13C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研究化学海洋学过程:(1)海底地下水排放对近海碳循环和海洋酸化的影响(2)滨海湿地碳的横向输送及其调控过程(3)水团来源和输送路径的
  • 2021/04
    14
    职称:“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第三层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linxianbiao@ouc.edu.cn办公室:海洋科技大楼805Researchgate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anbiao-Lin-2教育经历:2014/09-2018/06: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理学博士2016/09-2017/09: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海洋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2011/09-2014/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理学硕士2007/09-2011/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理学学士工作经历:2021/09-至今: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2018/09-2021/09: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简介:采用同位素示踪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以下工作:海洋生态系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氮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水环境氮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截至目前发表学术论文61篇,总引1500余次,H指数26,第一/通讯SCI论文20篇,其中ESI热点论文1篇,E
  • 2021/04
    14
    张传松职称:讲师学术兼职:无电话(传真):66781815Email:zcsong@ouc.edu.cn教育与研究经历1991-1995,曲阜师范大学大学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1998,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2008,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8-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与兴趣营养盐对赤潮的驱动机制营养盐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代表性成果(论文、专利、奖励)1)张传松,王修林,石晓勇等.东海赤潮高发区COD、石油烃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发生关系的初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