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能够散射与吸收太阳光,即具有消光性,高浓度的气溶胶会导致能见度的下降,是雾霾的主要成因。本研究考察了1974至2017年东海沿岸能见度与霾频率的变化,并根据花鸟岛细颗粒物(PM2.5)中的化学组分重建其消光特性。相对于陆地而言,东海上每天雾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要晚3小时左右,其主要由大气污染从陆地向海洋扩散以及这过程中光化学过程所引发的二次气溶胶的生成所导致。同时,从陆地传输而来的人为源氯会增加海洋气溶胶中氯离子的含量,对氯缺失起补偿作用,甚至在严重雾霾事件中会导致氯富集。利用IMPROVE公式计算消光系数,发现硫酸铵对消光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硝酸铵和有机物(OM)(图1)。重建的消光系数低于实测值,表明某些气溶胶组分(如氯化铵和粗粒径组分)的消光贡献可能被低估,未来需要将其进一步考虑进去。该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污染物的传输对海洋气溶胶理化性质与海洋气象的影响。

图1 花鸟岛不同季节TSP中各组分的浓度和消光系数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领域顶尖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2018年期刊影响因子为5.589。
文章链接:http://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8.08.312
Citation: Bo Wang, Ying Chen*, Shengqian Zhou, Haowen Li, Fanghui Wang, Tianjiao Yang, 2019. The influence of terrestrial transport on visibility and aerosol properties over the coastal East China Se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49: 652-660.